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连刷10集,今年最会讲人性的剧出现了  »   返回上一页

连刷10集,今年最会讲人性的剧出现了 -

最近,不少鱼友在后台留言。

纷纷提到王宝强的新剧《棋士》,希望鱼叔能聊聊。



这部剧一天一更,实在有点不够看。

目前鱼叔已经追到了第十集,剧情正进入了高潮:

男主精心布局,对手暗藏杀机。

双方斗智斗勇,彼此算计。

一场爆炸、一次内讧,铺垫已久的伏笔终于回收,累积爆发的爽感让人直呼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棋士》在腾讯视频站内的热度值突破了26000,刷新了腾讯视频X剧场的新纪录。

眼下正是时候,来和大家聊一聊这部剧——

《棋士》



从窝囊废到执棋人

崔业,一个人到中年、生活失意的窝囊废,还有咸鱼翻身的可能吗?

《棋士》就是在探索这种可能性。

不过它可不是什么逐梦人生的励志片,而是将一个人从平凡到疯狂的嬗变,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宝强饰演的围棋老师崔业,少时惊艳,中年平庸,如今成了典型的不幸福代言人:

生活拮据、事业无成、家庭破裂


命运更是开了个大玩笑,儿子炎炎身患渐冻症。

为了给儿子筹集手术费,他绞尽脑汁,却始终难以摆脱贫困的泥潭。

然而,命运的玩笑却接二连三地开——去取钱,他被卷入了信用社抢劫案;想回归正常人生活,劫匪和劫匪绑票的人死了;想和企业家王红羽合开围棋大师班,正正当当赚笔钱,他被耍了……

连珠炮似的死局,却意外催醒了崔业心中的活路——

他发现自己的围棋技能,竟然还有另一种用法。

从这一刻起,崔业的「窝囊」形象开始裂变。

他从一个被动的受害者,逐步觉醒为主动的策划者


在王红羽的轻蔑与欺侮之下,崔业不再被动挨打,而是转换身份主动出击。

手握王红羽的洗钱账本,策划了一场严密的勒索行动,索要三百万。


他的围棋天赋不再局限于棋盘,而是延伸到现实中的犯罪布局,将「知棋知人」四个字运用得炉火纯青,展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反差。

在过往与王红羽的棋局交锋中,崔业早已洞察他的人性缺点——老谋深算,但眼高于顶。

王红羽表面上答应支付赎金,暗地里却动了手脚,在交易时将两箱现金换成了炸弹,意图连人带账本一举清除。

崔业见招拆招,提前准备了两个装满冥币的箱子,偷梁换柱,不仅破解了杀招,还成功拿到了三百万。


崔业不再是「窝囊废」,而是逐步蜕变为掌控全局的「执棋人」

他的「窝囊」不再是软弱,而是一种疯狂的执念,一种为生存和亲情不顾一切的执着。


而从棋子」到士」的转变,既是命运的逼迫,也是崔业内心的觉醒

他从小精通棋盘上的厮杀博弈,也擅长于无形之中使出一些自己都难以察觉的棋盘杀招。

比如小崔业以走向大海的方式,向哥哥崔伟剖白内心,「我热爱围棋,但害怕因为这份这爱,你就要为我放弃学业进厂打工」。


一招以退为进,让哥哥真的心怀愧疚,于是放下大好前途成全他的热爱。

现在,长期生活在被压抑、被掌控状态下的崔业,逐渐觉醒了要拿回自己人生主控权的欲望。

只是,他的觉醒」未必光明,甚至可能更黑暗

但正是这种充满矛盾与裂变的过程,让这部剧从类型中跳脱出来,成为真正值得咂摸的现实寓言。


独特的中式人际关系拉扯感

从崔业的转变轨迹来看,《棋士》讲的是一个失意的普通人走向犯罪的故事。

也因此,不少观众将它比作国产版《绝命毒师》。

确实从设定上容易将两者产生联系,但设定只是框架,毕竟「loser翻身+兄警弟贼」属于经典叙事模型,是影视剧里经久不衰的常青设定。

但仔细剖析人物和故事,便会发现它们存在叙事内核上的本质差异。

《绝命毒师》讲的是一位高智商化学老师,因癌症主动投身制毒贩毒。他的故事围绕毒品问题、个人野心以及美国梦的破灭进行展开,是一场男性反英雄叙事。

崔业则与个人主义叙事毫不相关,《棋士》也并非聚焦于「犯罪」本身,而是聚焦于时代洪流下的个体困境,融入了围棋文化和东方特有的家庭观念

这是一场「失控人生」的心理博弈

他是被动卷入犯罪的围棋老师,初衷是为儿子筹手术费,在生活的压迫与不公中寻找喘息的空间。

他的犯罪之路充满挣扎与无奈,虽然始终保留对家庭的责任感,却渐渐屈服于个人欲望,放纵了野心的蔓延。

这也是它与《绝命毒师》在核心主题上的最大不同,甚至可以说,社会关系与家庭关系,是塑造崔业人物性格的重要部分

首先,是崔伟与崔业始终互为「掌控与反掌控」的兄弟关系,为剧集增添了浓厚的对峙张力


崔业曾是天赋出众的围棋少年,被全家寄予厚望;而崔伟则默默隐忍,被迫放弃自己的梦想,成为那个「为弟让路」的人。

长大后,两者的人生却产生了交换,哥哥成了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刑警队长,而崔业却沦为经济拮据、感情破裂、被排挤的失败者。

崔伟作为哥哥,将自己年少时缺少的关注与父爱,全部转嫁到了成年后的弟弟身上;崔业作为少时被爹管、长大被哥管的人,前半生都在无声地反抗掌控,直至压不住内心那头野兽。

这种反差形成了压抑而隐秘的心理张力。崔业对哥哥既有愧疚,也有嫉妒;既渴望认同,也不愿示弱

兄弟间你来我往的话语权争夺,也揭示了一个深层命题:有些反抗,或许是为了在亲情与命运面前,证明自己活得有尊严,可一旦滑向了犯罪的维度,就是对人性屈服的堕落。

其次,是他与妻子高淑华之间复杂的感情纽带。


淑华是崔业曾经最亲密的人,如今却成为距离他越来越远的「现实代表」。她追求积极上进、希望带儿子出国,而崔业则始终停留在一份「旧理想」中,不愿放手。

淑华的的每一次出现,对崔业来说都是一次情绪激荡——既是对过往幸福的回望,也是对现实失败的提醒。

崔业对淑华的执念,隐藏着他对家庭完整的渴望,但更深层次的,是他按捺不住的控制欲,与「想要重新赢一次」的赌注心理在作祟

还有夏生,崔业与他看似只是「犯罪同伙」,细究则不难发现,夏生对崔业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是「替代兄弟」。


崔业将自己在哥哥与妻子身上实现不了的控制欲,又转嫁到了夏生身上,寻求到了某种心理补偿。

他能指引夏生,获得一定自我价值实现的掌控感,也能从夏生对他的崇拜中获得情绪价值,这种情感替代构成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最大的「成功感」,以至于在一次次「成功」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这些中式人际关系的拉扯感,构成了《棋士》最独特的差异化亮点,也让这部剧有别于冷峻孤勇的男性觉醒叙事

以细腻的人物关系丰满具体的人物形象,也让《棋士》呈现出一种更具真实质感的「生活流」气息。


巧妙布局的伏笔

叙事节奏,从来都不是以快取胜。

《棋士》讲人物,讲的是人物的全面性,讲了他的性格、经历、人物关系,并不急于用高潮迭起的爽感剧情抓住观众,而是在慢下来的节奏里,用伏笔与细节让人物的血肉丰满

剧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元素,不仅构成了剧情的骨架,更赋予故事以层次与渐进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频繁出现的「水」与「火」意象

就像围棋中的黑白子一样(黑白两色被视为阴阳的象征),既表示对立,又暗含转换,成为崔业内心变化的外化符号。

水,象征着困境和无法逃脱的命运

剧中崔业在海边溺水的闪回,在警局厕所被水淋的狼狈场景,都暗示着他所处的绝望境地。


而火,则象征着毁灭与重生

崔业在火盆中烧毁作案计划,意味着他试图抹去罪行的痕迹;他在父亲坟前焚烧衣裤,火光跳动间预示着他旧身份的终结。


这种「意象」的使用并非故弄玄虚,既是视觉上的隐喻,也是对角色命运的深刻注解。

除此之外,《棋士》还善于在每一集埋下「小事」伏笔,看似无用,但往往在之后产生回响呼应,让观众在回味中不断发现惊喜

比如崔业取钱时,信用社经理一句看似随意的「秦晓铭还没来上班吗」,其实早早暗示了秦晓铭被绑的真相。


而崔业与崔伟争吵时脱口而出的那句「你是人家邱家的人」,则直接牵出了崔伟的入赘身份——早在第一集中,崔伟女儿的姓氏「邱琳」便已做出暗示。



潜意识里,崔业一直认为崔伟是以入赘换取地位,并对此嗤之以鼻,因为他骨子里是一个坚守传统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剧名叫《棋士》,而不叫《棋手》。

正如主创所说,「士」承载着一种价值体系的坚守。

崔业曾有自己的「士」,即对围棋纯粹性的坚守。


然而,时代变了,围棋被边缘化,少年宫的围棋老师收入微薄,连儿子的手术费都凑不齐。

这种从理想到现实的落差,像一记重拳击碎了他的信念。

他试图用围棋对抗不公,却发现棋盘外的世界早已变了规则。

他的「士」在生活的碾压下逐渐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为生存和亲情不择手段的疯狂。

这便是《棋士》的精妙之处。

它并不急于塑造一个纯粹的反派,而是在一场「信仰崩塌」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极具现实张力的角色

整部剧中,每一处细节都不只是装饰,而是真正为人物服务;

每一条支线,也并非闲笔,而是围绕着崔业的蜕变慢慢织网。

从崔业的转变,到兄弟间的暗战,从家庭关系的隐秘裂缝,到个体信念的崩塌,《棋士》建立起了一个充满细节与情绪张力的叙事系统。

这不仅仅是一部罪案剧,它更像是一盘被命运围困的人生棋局,一步一步走向未知的深渊,也一步一步照见人性的灰色地带

它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案情如何反转、棋局如何收官,而是一个人如何在生活的压迫中慢慢扭曲、逐步转身,最终握住自己的命运。

只是很可惜,这份掌控,是以「士」的坍塌为代价。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推荐」吧。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