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播放、主演涨粉百万,爆剧《盛夏芬德拉》凭什么? -


又一部爆款短剧诞生了。

没有逆袭打脸,没有强节奏轰炸,《盛夏芬德拉》以反套路的文艺叙事、电影级的视听语言,成功俘获了观众的心,斩获30亿播放量、火爆全网。网友们将其称为“短国细糠”、“非典型短剧”。

话又说回来,谁说短剧只能“短平快”?谁说短剧必须沿用“爽文”套路?

《盛夏芬德拉》的爆火说明,短剧可以承载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内容表达,短剧也可以拥有“高级感”。


《盛夏芬德拉》爆火出圈

短剧赛道卷出了新高度。

近日,一部名为《盛夏芬德拉》的短剧杀疯了,成为今年短剧市场最大的黑马。

《盛夏芬德拉》于9月20日在红果短剧上线后,一路高开暴走:4天破10亿、8天破20亿,10月7日冲到30亿,创下最快破30亿播放量的纪录,也是今年第八部、国庆档唯一一部破30亿播放量的爆款短剧。


刘萧旭、郭宇欣乃至背后的制作公司“马厩制片厂”,也都接下了这泼天的流量。

刘萧旭不到一个月抖音涨粉百万;女主郭宇欣过往作品也被剧粉盘了又盘,其主演的《东北爱情往事:闪婚玫瑰》和《心动还请告诉我》都登上红果热播榜。在红果站内的“演员榜”,郭宇欣位居第一,刘萧旭位居第五。

《盛夏芬德拉》的走红,让“马厩制片厂”的名气更响。这一号称“短剧氛围感顶流”的厂牌旗下已产出多部口碑之作,如《幸得相遇离婚时》、《嫁给喻先生》、《情靡》、《深情诱引》等,爆款率远超平均水平。

观众也还沉浸在《盛夏芬德拉》带来的戒断反应中。许多观众直言“后劲太强”、“根本走不出来”;于是,很多网友甚至自发开始二创,写同人文、为角色制作BGM。

小红书等平台上,“芬德拉文学”相关二创也层出不穷,足以说明这部短剧已经破圈。


就连剧中的BGM《玫瑰窃贼》也一路“出圈”,不仅冲上微博热搜,还在QQ音乐流行指数榜上连续多日霸榜。


爆款密码是什么?


那么,这部剧怎么能这么火?

新播场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反套路”和“高级感”。

从题材及人设来看,尽管是“豪门联姻”“先婚后爱”等短剧常用的设定,但从人设塑造上摒弃了扁平化,为人物增加了复杂弧光和成长轨迹。

比如,男主周晟安虽然是霸道总裁,但成熟内敛、温柔克制;女主白清枚活泼随性、热爱自由,但实则因为母亲的悲剧对婚姻充满了恐惧,在发现自己爱上周晟安后,害怕受伤的她选择退婚。但分开后,两人在相互试探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表达,最终收获爱情。


剧情逻辑上,相比传统短剧的“狗血反转、无脑打脸”,《盛夏芬德拉》细腻描绘了男女主情感升温的过程,两位主演的对手戏却不失张力。

马厩制片厂凭借自身创始人穆裕(张大马)有着多年广告导演的经历,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文艺范的美学风格,在业内独树一帜。

镜头语言上,相比传统短剧的快节奏剪辑、特写堆砌,《盛夏芬德拉》的镜头语言堪比长剧,画面构图讲究光影调度有电影感,完全跳脱了过去短剧“棚拍感重、五毛特效”的刻板印象。

比如,“隧道蓝光吻戏”、“浴室睫毛颤动特写”等名场面,被夸“每一帧如油画”。

尤其是在视觉叙事中,白色玫瑰——“芬德拉”,作为贯穿全剧的核心意象被观众反复称道。

它从含苞、半绽到盛放的生长过程,精准对应了男女主角情感关系的递进——从初识的矜持,到相知中的试探,直至最终毫无保留地彼此交付。这个镜头隐喻与叙事的递进,让不少观众感觉到惊喜。


令观众拍手叫绝的还有配乐。在这部短剧中,配乐成为叙事延伸,29首歌曲与7首BGM强化情绪,如雨夜吻戏用陈绮贞《鱼》呼应“被爱救赎”主题。

此外,刘萧旭和郭宇欣都是科班出身的演员,演技十分成熟。比如,有人扒出刘萧旭的眼神戏,直言“太有故事了,太绝了,无声胜有声”。

除此之外,《盛夏芬德拉》也在宣发方面下足了功夫,很多网友表示刷到了很多切片视频。

红果还在30亿播放量达成时策划了一场“主创见面会”直播,这场直播人气峰值达到了24.3万,总观看人次超过千万。


爆火背后三大启示

《盛夏芬德拉》的爆火出圈,不止是数据上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短剧也能有高级感”的正名。

当观众开始为细腻镜头买单,当行业用电影级配乐和科班演技卷出新高度,《盛夏芬德拉》爆火背后说明了三大变化。

一是短剧可以承载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内容表达。

长久以来,短剧市场被“短平快”和“强爽点”的创作逻辑所主导。逆袭、复仇、霸总等强情节设定成为流量密码,追求在几十秒内抓住观众眼球、一分钟内制造戏剧冲突。这种模式固然有其市场基础,但也将短剧的艺术表达局限在了一个相对狭窄的框架内。

《盛夏芬德拉》的成功,恰恰在于它打破了这一内容窠臼。

它有力地证明“短”不等于“浅”,篇幅的局限并非艺术表达的枷锁。它借鉴了文艺电影的叙事节奏与影像美学,将短剧从一种单纯的“时间填充物”提升为可以沉浸式欣赏的“情感体验品”。

二是短剧用户圈层再被拓宽,不再局限于刻板认知

社交平台上,许多用户发帖表示此前从未看过短剧,因为《盛夏芬德拉》才垂直入坑。“太上头了,我没想到短剧现在都变成这样了,太高级了。”95后用户小林如是感慨。

小林并非个例。毕竟,传统认知中,短剧的核心受众被认为是下沉市场用户。然而,《盛夏芬德拉》的观众画像中,30岁以上中产群体占比高达42%,彻底颠覆了这一固有印象。

这一转变意义深远,它意味着短剧的吸引力已经突破了最初的圈层。而这个转变背后,一方面源于随着免费模式成为主流,大量原本不属于传统短剧受众的中产、熟龄用户开始涌入。这部分观众对内容品质、情感价值和文化品位有更高的要求,他们的涌入不仅直接拉动了短剧的商业价值,更从需求端倒逼内容创作必须向上迭代。

另一方面,人群的“扩圈”,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当短剧能够同时满足下沉市场的娱乐需求与一线城市用户的情感审美需求时,其市场潜力和社会影响力才真正被打开。《盛夏芬德拉》恰是抓住了都市女性对于高质量情感故事的内在渴望,完成了这次精准的“用户破圈”。


三是短剧市场的精品化风向越发清晰。

《盛夏芬德拉》的爆火,并非孤例。《好一个乖乖女》、《念念有词》等一批今年的大热爆款短剧,共同勾勒出短剧市场“精品化”的清晰风向。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爆款精品剧并非由某一家巨头垄断,而是站着一个又一个成熟的短剧厂牌——听花岛、于今无量、马厩制片厂等。

有的厂牌擅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相结合,有的深耕青春校园与都市情感,有的则凭借其独特的电影感美学脱颖而出。《盛夏芬德拉》的制作方,正是凭借其在影像质感、剧本调性上的鲜明特色,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辨识度。

这预示着短剧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升级:从过去追逐流量密码的“模式复制”,转向依靠独特审美与制作水准的“厂牌竞争”。

比起强反转、快节奏,马厩制片厂的短剧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了生活细节的描摹上,这让他们成了“生活流”的代表;听花岛内容团队均有五年相关行业从业经历,他们既有长剧的背景,又有短视频的操作经验,拿过黄金档收视冠军。

平台与资本也开始向这些有能力打造精品、形成独特风格的团队倾斜。新的市场竞争,早已悄然打响。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